当前位置:做菜网 饮食常识内容页

包子馒头的来历

包子馒头是很多人最爱,这样的食物味道独特,而且在提供人体能量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,不过对这些食物在选择的时候,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,尤其是对减肥的时候,都是要适量吃的,包子馒头的热量比较多,如果在晚上吃的太多,会很容易发胖的,那包子馒头的来历[来历就是指人的经历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。]是什么呢?

包子馒头的来历

很多人对包子馒头的来历并不是很了解,因此在购买包子馒头的时候,还是在制作包子馒头的时候,都是可以先对它的来历进行很好认识,使得知道它是怎么出现的。

包子馒头的来历:

日常生活中,人们食用的“馒头”,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,形圆而隆起。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,发展到后来,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,有馅的为包子。若问为什么?说起来,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[诸葛亮(181-234年),字孔明,号卧龙(也作伏龙),汉族,徐州琅琊阳都(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)人,在南阳卧龙岗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。],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为了将生活中人们比较普遍喜欢食用的“馒头”和“包子”的来历说个明白,开始需要从诸葛亮先说起。

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字孔明。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南)人。东汉末,隐居邓县隆中(今湖北襄阳西),留心世事,帮被称作为“卧龙”。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,刘备三顾草庐[三国演义很强调军师谋士的作用。],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(今湖南、湖北)、益(今四川)两州,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,联合孙权,对抗曹操,统一全国的建议,即当时世称的所谓“隆中对[《隆中对》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,因发生于湖北隆中(今湖北襄阳一带),因此后世称为《隆中对》。]”。后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和策略,联孙攻曹取得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“赤壁之战”的胜利,并占领了荆益二州,建立了蜀汉政权。

据相传,就在孔明诸葛亮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,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,去征讨孟获,在横渡泸水[  地理 泸水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,总面积2341.22平方公里,国境线长121.513公里。](一名泸江水),即在今雅砻江[雅砻(lóng)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,又名若水、打冲江、小金沙江,藏语称尼雅曲,意为多鱼之水。]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时,其时间正值农历五月间,即诸葛亮《出师表》“五朋渡泸,深入不毛”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就是说,农历五月间,夏季炎热了,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,“瘴气太浓”,不仅如此,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质,士兵们食用了泸水,万万没有料到出现致死,以及患病者亦比较多。在这种情况下,诸葛亮经过苦思苦想,下令让士兵们杀猪、宰牛,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,剁成肉泥,和入面里,做**头形状蒸熟了,让士兵们食用,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死亡和患病者。这样一来,泸水周围百姓们,就传开了,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“馒头”可避瘟邪,并且由此开始,生活中,人们就渐渐做起“馒头”食用了。

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,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,逐渐演变成由“馒头”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,名曰为“包子”了。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,故被人们恰到好处,给名曰为“包子”了。

然而,更为有趣的是:在《爱竹淡淡薮》一书中载:“宋趄有个叫孙琳的大夫,为宋宁宗治淋病,就是用馒头包大蒜,淡豆豉[淡豆豉,中药名。],每日服三次,三日便病除,被人们视为神医。”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《笼饼[释义lóng bǐng ㄌㄨㄙˊ ㄅㄧㄥˇ 笼饼(笼饼)  馒头的古称。]》诗称赞,对其诗还自作注释;其《笼饼》诗云:“昏昏雾雨暗衡茅,儿女随宜治酒肴。便觉此身如在蜀,一盘笼饼是豌巢。”陆游的注释为:“蜀中杂彘(即猪)肉作巢(即馅)的馒头,佳甚。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。”由此可见,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,就已经很有名了。

通过以上介绍,对包子馒头的来历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,因此对它选择的时候,也都是可以放心进行,不过要注意的是,在对包子馒头吃的时候,都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,包子馅的种类多,馒头在制作方法上也是有着很好方式。